2025 年 8 月 2 日至 3 日,东京北区赤羽体育馆化身乒乓热潮的核心场域,由中日国际乒乓球交流赛组织委员会主办的 "海丝泉州杯" 中日青少年乒乓球友好交流赛在此盛大举行。这场汇聚 580 余名 6 至 18 岁选手的跨国赛事,以 "以球会友、共筑未来" 为主题,不仅呈现了高水平的竞技对决,更通过文化交流、明星互动等多元环节,搭建起中日青少年跨越国界的友谊桥梁。
一、赛事概况:未来之星的巅峰对话
本次赛事设置个人单打与团体赛两大项目,按年龄划分为多个组别,吸引了来自中日两国及全球其他地区的青少年选手。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陈诤在开幕式上表示,乒乓球作为 "小球推动大球" 的外交纽带,此次成为促进国际青少年切磋技艺、增进友谊的重要平台。日本乒乓球协会常务理事宫崎义仁则强调,赛事为两国年轻一代提供了 "在竞争中理解、在交流中成长" 的契机。
赛场上,选手们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技战术水平。来自山东威海的 11 岁小将乔婉灵首次参赛便直言 "与日本选手的交锋非常新鲜有趣",而获得三年级以下组女子冠军的日本选手川口朝日则表示,"能和不同国家的选手同场竞技非常开心"。值得关注的是,赛事特别设置 "公平竞争"" 优秀选手 ""多才多艺" 等特色奖项,旨在全面评价青少年的综合素养。
二、精英训练营:技术赋能与文化交融
为提升选手的竞技状态,主办方于 7 月 30 日至 8 月 1 日在蝴蝶公司训练场举办了为期三天的精英训练营。30 名海外球员与数十名日本本土球员共同参与,前奥运冠军韦晴光亲自指导,围绕脚步移动、拧拉衔接等关键技术展开系统训练。训练营期间,中日青少年通过分组循环赛和淘汰赛磨合战术,形成 "亦敌亦友" 的良性竞争氛围。中国选手在训练中学习日本队细腻的台内控制技术,而日本选手则借鉴中国队的力量型打法,这种技术互补为后续正式比赛埋下伏笔。
赛事期间,中日乒乓球界的 "传奇面孔" 成为亮点。日本名将张本智和亲临现场为小选手加油助威,他在观看 U15 组比赛后表示:"看到这些孩子的拼搏精神,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前国家队选手福原爱在赛后晚宴上分享了自己在中国训练的经历,她用流利的中文鼓励青少年:"乒乓球不仅是赢球,更是学会在失败中成长。" 这番话语令在场选乐鱼网官网手深受触动。
更具深意的是,主办方安排选手们参观日本国家队训练中心,沉浸式体验职业运动员的日常。在蝴蝶公司总部,青少年们近距离观察世界顶级器材的生产工艺,并与日本国青队教练羽佳纯子交流训练心得。这种 "技术 + 文化" 的双重浸润,让赛事超越了单纯的竞技范畴。

四、文化交流:从赛场到生活的深度互动
除了紧张的比赛,主办方精心策划了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选手们走访东京浅草寺、上野公园等地标,通过茶道、书法等传统艺术感受日本文化魅力。中国选手还向日本伙伴赠送了泉州提线木偶、威海贝雕等特色手工艺品,用非遗技艺传递文化温度。
在 8 月 3 日的交流晚宴上,中日青少年自发组织才艺表演:中国选手表演了武术《少年中国说》,日本选手则带来太鼓演奏。这种 "以艺会友" 的形式,让语言障碍在欢笑声中消融。来自天津的选手王岳欣与日本搭档永冈祐辉在混双比赛中通过手势默契配合,赛后他们互赠球衣并约定 "未来要在线上继续切磋"。
五、未来展望:常态化平台的战略布局
赛事组委会透露,未来将把 "海丝泉州杯" 打造成年度常态化交流平台,并计划在泉州、大阪等城市增设分站赛。中国乒乓球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赛事不仅是体育交流,更是 "一带一路" 倡议下人文合作的生动实践。日本乒乓球协会则提出,希望通过赛事建立跨国青少年人才培养机制,定期组织中日教练互换、联合集训等项目。
正如中国驻日使馆公使衔参赞陈诤所言:"当这些孩子在球台上挥汗如雨时,他们正在书写属于自己的 ' 乒乓外交 ' 新篇章。" 这场在东京点燃的乒乓热潮,不仅见证了新一代选手的成长,更播撒下中日友好的种子 —— 未来,这些种子或将在体育、文化、科技等更广阔的领域生根发芽,成为两国关系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